破纪录!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北京国际马拉松男女冠军,中国选手创个人最佳
北京,2023年10月15日——秋高气爽的清晨,随着发令枪响,第42届北京国际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跑,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选手齐聚一堂,在42.19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组冠军,并双双打破赛会纪录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多人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展现出中国马拉松运动的蓬勃活力。
赛事盛况:天安门起跑,鸟巢冲刺
本届北京马拉松延续经典路线,c7娱乐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最终抵达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,赛道设计兼顾城市地标与自然景观,吸引了大量市民沿途观赛,北京市政府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投入超5000名志愿者和千余名安保人员,并实施临时交通管制,确保选手安全。
清晨7: c7c7.app 30,比赛在摄氏12度的凉爽天气中开始,男子组第一集团由埃塞俄比亚、肯尼亚选手领跑,配速始终保持在每公里2分55秒左右,女子组则呈现埃塞俄比亚选手“独霸”局面,卫冕冠军阿贝贝·特斯法耶(Abebe Tesfaye)从10公里处便确立领先优势。
男子组:埃塞俄比亚新星2小时04分32秒破纪录
男子组冠军争夺异常激烈,30公里后,埃塞俄比亚选手莱马·贝尔哈努(Lemma Berhanu)与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·塔努伊(Kipchoge Tanui)展开拉锯战,贝尔哈努在最后2公里突然加速,以2小时04分32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16秒)大幅提升近3分钟,塔努伊以2小时04分49秒获得亚军,另一名埃塞俄比亚选手盖布雷梅斯克尔(Gebremeskel)位列第三。
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条件非常完美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。”贝尔哈努赛后表示,这位25岁小将此前曾在柏林马拉松跑出2小时03分48秒,此次夺冠进一步巩固了他“新生代马拉松之王”的地位。
女子组:特斯法耶卫冕成功,创赛会新纪录
女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名将阿贝贝·特斯法耶(Abebe Tesfaye)全程未遇挑战,以2小时18分45秒的成绩卫冕,并将自己去年创造的赛会纪录(2小时21分47秒)提高3分多钟,肯尼亚选手切普科奇(Chepkoech)和埃塞俄比亚的德格法(Degfa)分获二、三名。
特斯法耶的胜利得益于其稳定的节奏控制,她在赛后采访中透露:“我的目标是跑进2小时18分,今天几乎做到了,中国观众一直为我加油,这太棒了!”
中国选手:多人突破“210”大关
尽管国际高手云集,中国选手的表现同样令人振奋,男子组中,云南名将董国建以2小时08分59秒获得第七名,刷新个人最好成绩(PB),距离全国纪录(2小时08分15秒)仅差44秒,00后小将陈天宇以2小时09分55秒位列第十,成为中国马拉松史上第三位跑进“210”的选手。
女子组方面,张德顺以2小时24分12秒排名第五,创下中国选手近五年来的最佳战绩,赛后她坦言:“国际选手的节奏让我学到很多,下一步目标是冲击巴黎奥运会资格。”
业余跑者:全民参与的狂欢
除精英选手外,本届北马还吸引了大量业余跑者,65岁的北京市民王建军以4小时22分完成比赛,这是他第10次参加北马。“跑马拉松让我找回年轻的感觉,”他笑着说,赛事还设置“环保跑者”奖项,鼓励选手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,践行绿色理念。
赛事亮点与争议
- 科技赋能:组委会首次启用AI人脸识别系统,选手可通过“刷脸”快速领取装备;
- 医疗保障:沿途设置15个医疗站,配备50台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未发生严重意外;
- 争议事件:个别跑者被指抄近道,组委会表示将核查监控并取消违规者成绩。
未来展望:中国马拉松如何追赶世界?
尽管中国选手进步显著,但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,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指出:“需加强青少年梯队建设,并引入更多高水平国际教练。”下一站焦点将是11月的上海马拉松,中国选手能否再创佳绩值得期待。
(全文共计2018字)
新闻背景补充:
- 北京马拉松创办于1981年,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;
- 本届比赛总奖金达50万美元,冠军奖金4.5万美元;
- 全球马拉松纪录:男子(2小时01分09秒,基普乔格)、女子(2小时11分53秒,阿塞法)。